今年1月,广州A中小企业的财务经理陈女士收到了来自民生银行的短信通知,显示公司收到了一笔来自英国的跨境来账5万多欧元,看到收款金额,她心中又惊又喜!很快,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响了起来。经双方确认,这笔历时近5年的涉诈跨境支付款项,终于成功回到了企业自己的“钱包”。

据企业回忆,2020年11月,公司收到一封来自海外“老客户”的电子邮件,称账户信息变更,要求将货款转入新的银行账户。随后,公司跌入了境外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跨境诈骗陷阱,损失近5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面对被诈局面,企业一筹莫展,遂向开户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寻求支持。

诈骗发生伊始,企业紧急联系了民生银行广州分行,一场长达五年的“无经验可循、无成功先例”的追诈战悄然打响。

在获悉欺诈可能涉及汇款异常后,民生银行广州第一时间通过SWIFT系统向收款行发送电文要求保护资金安全,在没有现成的处理流程和经验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包括电邮及当地代理行等多种渠道了解当地合规情况,积极与境外银行展开谈判,探讨资金追回方案。五年间,双方银行之间展开了二十多次的沟通,发送了往来电文六十多份,正是这份锲而不舍的跟进和专业的建议,最终该境外银行同意接受民生银行的方案,并退回了全款。

客户表示:“银行比我们还坚持,这么多年,我们都一度想放弃了。”经历该过程的银行人员直言:“这是我行系统内首笔对公跨境诈骗资金追回案件,最大的难度是款项已经入了收款人的账户,最幸运的是款项未被支取。此前从未处理过类似跨境资金的反诈,甚至连同业银行都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还好,正是秉持不放弃的坚定意志,最终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谈及此次经历,A企业的王先生表示:“ 对中小企业而言,这笔款项是重要的运营资金。银行用行动证明,他们不只是金融机构,更是企业出海的‘安全卫士’。”业内反洗钱专家评价:“这个成功案例极为罕见,相当于为跨境反欺诈领域劈开了一条道路,其经验价值远超资金追回本身。”

2025年4月10日,王先生去到了民生银行广州分行驻地,送上锦旗及感谢信。

近年来,跨境诈骗频发,诈骗手段从“钓鱼邮件”升级到“AI语音伪造”“区块链混币”等复杂形式,反诈防诈形势严峻。一直以来,民生银行通过技术防控、宣传教育、制度优化等多维度策略,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金融安全防线,将反诈工作纳入金融风险防控核心体系,近年来多次成功堵截各类诈骗案件,相关成果屡获监管机构、公安部门及客户的高度认可。(民生银行广州分行)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