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倒计时200天,广州将承办两个开幕式、14个竞体项目及12个残特奥项目。这是近15年来南方电网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周期最长的保供电任务,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锚定“新标准、新模式、新高度”,以科技破题、以绿色筑基、以协同聚力,在湾区热土上书写新时代保电答卷。

科技赋能:老场馆里的“智慧保电”新生代

在南沙体育馆地下配电室,智能监控屏上跳动的供电曲线牵动着温伟弘的神经。作为广州南沙供电局黄阁供电所运行维护班班长,他带领团队化身“电网主刀医师”,在不停电前提下完成80余处关键节点试验。“每个0.1%的风险都要当成100%对待。”温伟弘的严谨,正是广州供电局科技攻坚的缩影。

面对部分场馆设备老旧的现状,广州供电局以数字化转型破局:建成“三端四级”智慧保电平台,30万台输变配智能终端织就全天候监测网络。在广州体育馆,广州白云供电局李鹏飞团队部署的智能量测终端,让负荷监测精度达毫秒级,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秒级。“智能终端就像给电力系统装上‘智慧大脑’。”这位入职仅3年的青年骨干,用技术创新为老场馆注入“新生机”。

绿色护航:低碳全运背后的“接力手”

省人民体育场观众看台下方的专变房内,梁嘉浩俯身调整着电气设备布局。作为广州越秀供电局保电团队核心成员,他创新提出的改造方案既保障安全,又为场馆节省20%成本。“保电就像马拉松,每个环节都要零差错。”梁嘉浩的执着,折射出绿色办赛的匠心。

在“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指引下,广州供电局打出绿色组合拳:所有场馆及接待酒店100%绿电供应,建成3个近零碳示范区、9座节能减排变电站;氢能应急发电车、无人机等50余台绿色装备投入实战;推动“电力+地铁”协同施工,资金效率提升20%。珠江畔,绿色变电站的玻璃幕墙映照着蓝天,变电站外观整体设计让城市电网与花城风貌相融共生。

这场绿色变革更是撬动了产业升级。广州供电局与国创中心联合攻关储能技术,6月将投产220千伏国创变电站,氢能研究所驻点团队已推动12项技术成果转化。低碳全运,正成为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广州供电局为十五运保电部署的氢能应急发电车

协同作战:织密全域安全网的“攻坚者”

4月的首场测试赛现场,广州供电局17个战区、7个支持中心、134个作战室全面启用,5300余名保电人员按“地理集中、任务均衡”原则分区驻扎。A类战区聚焦天河、越秀等核心赛区,B类战区保障接待酒店及交通枢纽,C类战区严守输电“大动脉”。总指挥部“一办七组”统筹全局,属地战区“主战”攻坚,支持中心实时响应,政企协作开启“倍速模式”。

广州供电局以“科技+绿色+协同”三大引擎,推动保电工作从“保障赛事”向“赋能城市”跃升。(李崧 李文梓 罗斯 梁宇)

编辑:郑少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