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7日消息(记者 冯方)记者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获悉,11月16日,第三届全国商业保险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省清远市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主办,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承办,主题为“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聚焦商业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迈入全面提速的快车道,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保险业要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承担更多风险保障责任,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他认为,高质量的保险业应具备高效配置保险资源、精准服务保险客户和保险市场成熟定型三个条件。郑功成进一步提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需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保险业的公信力,二是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三是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关口,如何在‘增量时代’向‘提质时代’迈进,是每一位保险行业从业者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原中国保险学会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分会顾问罗忠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保险行业使命,包括要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在“绿色发展”上有所作为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罗忠敏进一步指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一是增强服务民生能力;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三是加强国际化视野,提升全球竞争力。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也就保险行业如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看法。他认为,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大力发展普惠保险,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推广“保险+服务”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次,保险行业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包括大力发展科技相关保险、服务新质生产力、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助力创新药行业发展和积极推动航运险的发展等。最后,保险行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灾害防护网,服务社会治理;丰富多灾因的巨灾保险升级,持续推动标准化巨灾保险产品建设;持续推进风险减量服务,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

对医疗保险、惠民保等领域发展提出建议

此外,与会专家在医疗保险、健康保险、政府保费补贴、保险经纪、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发展建议。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申曙光提出,无论从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障的角度,新时代医保都应是大医保,而不是过去的小医保。申曙光从范畴、目标和机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大医保进行深入解读,明确了新时期大医保的范畴应从医疗保险扩展到医疗保障,目标应从“病有所医”提升为“病有良医”,机制则应从基金管理转向战略购买。

“大医保作为一种概念、理念与战略,其发展需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保基本与多层次的关系,医疗保障与健康保障的关系、‘三医’的关系,政府责任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关系,医保与养老的关系。”申曙光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郑伟介绍了政府保费补贴的经济效应。郑伟认为,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推行保险补贴方面应考虑更多现实因素,设计符合各类群体需求和保险机构实现盈亏均衡需求的保险产品,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大众满意度;健全普惠保险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广泛、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障服务。

郑伟提出,未来应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等。

南开大学教授朱铭来阐述了我国基本医保的发展概况。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分析中,朱铭来详细介绍了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概况,并举例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消费者群像与需求,提出未来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在创新药械产业、先进治疗支付缺口以及“带病体”保险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点。在惠民保的更新迭代和可持续发展中,朱铭来指出,目前惠民保存在逆选择、高免赔额、低赔付率、一站式结算覆盖情况不理想等问题,可以从探索团体参保机制、数据共享机制、探索与DRG/DIP和集采政策相配合等方面促进惠民保的完善。

编辑:齐智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